研途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研途榜样>>正文
【研途榜样】唐自强: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6-05-16 23:36     (点击: )

他是2015年长安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在研究生期间已发表英文EI期刊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国际会议论文5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多次参加各类科研创新大赛,荣获2015年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三等奖等。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他却笑说自己可不是“大神”,“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谦和、严谨、有趣的男生就是唐自强,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2014级研究生,师从马建教授。

唐自强个人照

团队,让1+1>2

2010年从南方故乡来到古都西安,成为了汽车学院第一届车辆工程实验班中的一员。本科阶段的他们,尽管在培养计划、教学安排上与其他班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与同学之间积极的合作意识让这个集体格外优秀。“大三的时候带领班上四名队员参加了挑战杯,完全是自己去弄,没有想到能获什么奖,只是想到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好。”除了参赛队员的团结合作,“班上没有参赛的同学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这次比赛让唐自强深切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认识到互相帮助的重要性,最终他们获得了省级三等奖。这次经历让他喜欢上了“团队作战”,之后带领学弟学妹们再次参赛,获得了省级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参赛作品“自动破窗器”也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大四保研名额确定后,唐自强就早早地进入了实验室,加入到导师的科研团队中。“我们实验室的学习氛围比较浓,老师每周会安排一天休假,但是大家每天都去,而且待的时间比较晚。”如此浓郁的学术氛围让他迅速实现了大学状态与研究生学习的无缝对接,从“研0”就迈进了科研大门。

刚进实验室时,相关基础知识的缺乏使他有些迷茫,但师兄师姐们的热情帮助使他逐渐把握住了努力的方向。“多去问,多去与师兄师姐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唐自强受益匪浅。“我们每周会开工作总结会,很多人一起互相交流学习,所以学习东西特别快。一个人对一个方向专心研究1个小时,他只能收获这1个小时学到的知识,两个人都分别研究1个小时,再在一起交流,每个人就可能收获1.5个小时的知识。”团队带来的效率使他的科研生活如鱼得水。从大四下到研一末,他基本上学习了专业所需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将“前人的路”都走了一遍。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为他后来的探索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自强与同门师兄师姐们

良师益友,前进方向的领路人

马建教授的科研团队是由多个科研小组组成的。在这个大团队中,无论是老师还是科研成员都相当认真。“有时候团队中的老师做项目要弄到晚上一两点,有时候就直接住在实验室不回去。老师都这么认真,我们年轻人更要认真。”这种氛围培养了他“一就是一,零就是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良师,不仅是他科研方向的领路人,也是生活中的领路人。唐自强说,尽管马建教授很忙,但不论在生活还是科研方面都特别关心学生,学生有什么困难都尽力帮助。马建教授除了忙点,其他方面和其他老师一样,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马老师和学生见面的时候也会开玩笑,吃饭的时候也会让大家多夹菜。唐自强还爆了个料,马老师的爱好非常广泛,书法、游泳、钓鱼、象棋都很厉害,“他还鼓励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次,马老师问到大家有什么兴趣,一个女生说自己喜欢摄影,马老师就兴趣盎然地和学生谈论起摄影技巧,大家这才惊讶的发现,原来马老师对摄影技术也颇有研究。“有如此全面发展的导师,让我自己也想像导师一样既懂学术,又懂生活”。

师兄师姐可谓是他的第二领路人,但是他说,“和师兄师姐的关系用朋友来说更为合适”。他们会聊天交心,也会谈论科研进度,也可吐槽生活问题。和谐轻松的同门情谊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也给他紧张的科研生活增添了乐趣。“刚进实验室的时候,研三的师兄就告诉我,不要叫师兄,叫哥就行。我们互相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师兄师姐们都会帮我解答。现在我也跟师弟师妹说,不要叫我师兄,叫强哥。我也会给他们安排什么时间要学习哪些知识。”已经成为师兄的他,现在也在帮助着研一的师弟师妹,要将师门的传统与氛围传承下去。

科研,要钻进去

由于较早迈进科研大门,唐自强对科研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研究生去做方向,基础就是专业知识,要多学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课本。把课本知识学完后,要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如知网,查找相关论文。我会一次下几十篇相关论文,筛选出重要的,再细细看。看论文的关键是做笔记,没事总结一下。慢慢就会积累很多,时间长了,基础知识学的也就差不多了。”

谈到写论文,他鼓励把学习中的心得写出来锻炼自己。论文第一步就是要打出框架。这就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文献,参考同一类论文的论文框架,多学习好的论文是怎么写的。有时他自己在一两个月中看了很多篇论文,觉得有“点”可写,就会用一两天写出来,可能下午列好提纲,晚上宿舍关门前就要写完。他是个注重效率的人,必须在短时间把该做的东西做完,这样再去攻克下一个。而投稿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改的过程,有时候遭到拒稿,“不要灰心不断修改然后再投出去就好”。

当谈到如何快速提高科研能力时,他告诉我们可以多逛相关学术论坛,多参加研讨会。这些会议能帮助我们扩展视野,了解最新专业动态。学校里也有很多讲座,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方向有选择的参加。

唐自强说到,有时候做科研久了,夸张一点的讲,有可能连话都说不利索了。“科研需要专心钻研”,或许正是这种认真与钻研,才让唐自强在科研之路有所收获。

一起出去游玩

生活,要走出来

唐自强有一个原则就是“不把工作带到生活当中”。工作生活分得很开,这或许是高效的秘诀。大四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平遥玩,师姐负责查攻略、定游玩的地方,师兄负责订票、包车。这次出游让唐自强印象颇深——师兄师姐们不仅学术能力强,还这么会玩!正如马老师对他们说的,“年轻人科研是一方面,其次是要懂得怎么去学习,不要总是坐在实验室里,时间久了,耐心和恒心都会衰退,要学会放松,才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闲暇时光,唐自强总是努力去享受生活,与舍友一起骑行,把西安的景点都逛一逛。他笑着告诉我们,舍友都是大神,都很厉害,他们有的搞科研,有的搞创业,有的学生工作比较强。唐自强去过很多地方,比如成都、南京、上海、兰州、青海等等,其中印象最好的是上海、成都。“那里的蓝天让人很舒服,城市充满活力,大家都很有文化素质,守规矩”。马上就要出去实习,他告诉我们还是会从自己的各方面处境去选择工作的城市。“等父母老了,一定要尽孝道,不能万一父母生病了自己照顾不到。”聊到这里,我们从这个谦和、严谨又朴素的男生身上又看到了满满的孝心。

“学长,你觉得研究生生活的核心是什么?”

“我觉得就是快乐学习、快乐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规划好自己一定阶段内的目标,做一个有志向的人。”

(供稿:研途榜样工作室 高一博、王琳、肖君霞 供图:唐自强 审核:姬国斌、宋明强 上传:杨思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