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榜样
当前位置: 首页>>研途榜样>>正文
【研途榜样】“机械匠人”王晶:“实干派”的科创大神
2016-04-11 13:03     (点击: )

王晶

“大神”这个称谓,才大一,就有人这么叫王晶了。

那时的他,是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级的一名本科生。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一人独闯科创大赛,也因而成为当时唯一一位进入省赛的大一成员,并一举获得第四届机械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

从那以后,“大神”王晶的故事开始在同学间口口相传。

王晶个人

参赛,更重要的是成长

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的本科新生,在参加这样的高规格实践比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设计缺陷、预算过高、功能有限等。但面对这些问题时,王晶从来不是抱怨与发愁,而是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样乐观积极的态度,也表现在采访时他轻松活泼的语气上。

与以往我们对埋头在机床、设备间、实验室的工科男印象不同,身穿休闲小西装的王晶刚走入我们约好的采访地点时,主动向我们打了招呼,露出让人倍感亲切的笑容。健谈、开朗、思维灵活,是我们在本次采访中对他的印象标签。正因为这些,让原本计划一小时的采访,延长进行了近两个小时。

“我的第一个参赛作品算是帮助我得到了一次完整的成长”,谈起大一参加的这次比赛,王晶十分感慨。“当时,我是带着想法进团队的,在实施过程中也与其他成员不断讨论,修改设计方案”,就是在这个从想法到实物的转化过程中,原本不会使用专业软件的他变得驾轻就熟,对于设计也从“理想派”变为“实干派”。

“我们最初的设计方案是针对一个整体的设计,后来发现自己能力与精力有限,在老师的指导下,改为了局部设计”。就这样,他在保证课堂的同时,忙忙碌碌到了大一第二学期中后期,2010年5月参加了在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举行的省级比赛,并获得了省级一等奖。然而遗憾的是,最终排名第十二位的他们,未能进入国家赛,相反第十三位的团队因为论文撰写更为规范细致而成功晋级国家赛。“其实,比赛就是这样,在经历中看到不足,到大二再参赛时我就已经较为熟悉地掌握了整个比赛的流程,对于参赛所需的软件操作也更为熟练,还注意到了不仅作品要出众,配套论文写的也要足够漂亮”。

有了这次经历,王晶似乎对比赛“着迷”了。“因为经过大一这次‘雕琢’的锻炼,自己也就基本熟悉了类似比赛的流程”,从想法酝酿到组队设计,从报名参赛到作品申报,王晶已然以“过来人”的身份,在团队中起着灵魂性的作用。在大学本科期间,王晶参加了两届机械创新大赛,一次三一工程机械工业设计大赛,成绩斐然。当然,也尝试了多次并不是自己专业擅长的数学建模比赛等,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我不介意这些失败,参赛对我来说,更多地是成长”,王晶诚恳地表达出自己对“比赛”的态度。

匠心,是设计者的灵魂

“最初的设计,只是停留在结构功能的实现。在一次次的参赛,一次次向高水平队伍看齐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应该有的是作为一个匠人的‘匠心’”。在王晶看来,“匠心”是对于整个产品的综合考量与设计,它包含着技术的更新、功能的组合、材料的耐用便携、产品的性价比、设计的外观美学等等。

“大一那年我没进入国赛,我是不甘心的”,于是大二时,王晶自己参与组建了两个队伍,参加第五届机械创新大赛。在这次参赛过程中,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参赛设计加入了“电子”元素,以往的纯机械设计已不符合当时的设计趋向,也因此,这两支队伍都只获得了省级二等奖,不过王晶却收获了另一个成长,“我开始发觉,自己那些原本无厘头的设计想法,是有可能实现的,只要自己肯琢磨。”这次参赛中有一件电动牙刷的作品,最初他们就设想牙刷头既可以上下摆动,又可以左右摆动,而这在一般人看来,几乎难以实现,甚至指导老师也拿不准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我当时就有种直觉,总觉得可以实现,于是经常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希望找一点灵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晶偶然想到可以通过滑块的组合解决这一问题,“内部滑块控制摆动,外部滑块控制方向,这样组合后就实现了那个功能要求”,谈到这一问题的解决时,王晶的表情与语气变得异常激动、兴奋,仿佛回到了实现功能突破的那天。

智能叉车模型

尽管这一设计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面对电子设计为主的时代潮流,单纯的机械设计并不具有“夺人的亮点”。“匠心”也需要提高,也需要随时代与用户的需求变化而调整。“我觉得,一定意义上,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就是来自于一种不甘心”,这种不甘心就是追求变化与成长的“匠心”态度。2013年9月,王晶继续在长安大学深造硕士学位,“这一次,我内心中下了个决心,一定要做出一个电子机械类产品”。

这又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王晶这次的设计目标在和老师的讨论后,干脆也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设计制造一辆“智能”叉车。因为没有很好的编程语言基础,王晶在实际设计中遇到了很大阻力,这让自己深感困窘。不过,很快他找到了学习的途径:他通过在淘宝网店铺购买叉车零部件,借机向店主讨教编程软件的使用,学习琢磨店主给的底层程序语言,在百度中找教学视频,在不断地学习中摸索功能实现的方法。此外,为了更好地设计与展示作品,他还自学了多种编程语言、3DMax动画制作、PS制图、会声会影视频制作软件等等。“跟砌墙一样,自己学会的技能越来越多,组合后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完整,最后终于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功能。”值得欣慰的是,这一作品在2015年的全国研究生电子大赛中,获得了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

经验,是抓住机遇的重要条件

回顾自己这7年的大学生活,王晶似乎一直都不让自己“闲下来”,从大一到研究生,他一直忙碌在各种大赛与机械设计中,他觉得自己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无论是技术的提高也罢,或是参赛经验的积累也好,都让自己可以有较大的把握去抓住眼前匆匆而过的“机会”。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概王晶就是这样的人吧。已有的事实并不难得出这一结论。

研二阶段,王晶前往韩国仁荷大学交流学习,韩国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严谨的治学氛围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无法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也让他在四个月的交换期内瘦了20斤。国外的交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王晶一有时间都会到韩国各地游览,哪怕在学校,对周围的生活也有着认真的观察,“与我们国内的校园生活有所不同的是,韩国的校园服务更加人性化一些。每到考试期前几日,学校都会到宿舍给我们发几盒方便面,似乎是为我们熬夜备考特意准备的,想想真是周到”。纯英文的授课,让王晶不太适应,可一走进实验室,他便来了精神。与一般人的交流学习不尽相同,不光有三门选修课程,王晶在之前有联系一位当地学校的项目导师,除了认真参加日常学习外,他还承担有实验室项目的编程工作。“最初他们并不认为我会有什么实际性的贡献,可正是大学参赛通过不断学习软件积累下的经验与能力,我主动承担了项目组的编程工作,也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他们也对我们中国留学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他与项目组的其他成员也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经常邀请王晶一起聚餐、出游。谈到赴韩交换这一经历时,王晶还笑着提醒我们,“韩国代购要谨慎,过于廉价不可信”,也感慨了韩国科研环境与实验设施的完备。

现在研三的王晶已签约到西安无人机研究院,待遇优厚。据了解,他也是长安大学十多年来第一位进入该研究院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谈到大学科创经历对求职时的帮助时,王晶告诉我们,“其实科创的成果、证书、奖项只是进入复试的敲门砖,更多的是科创积累的经验让自己有了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设计能力、逻辑思维方法等,而这些都是面试官所看重的”。

获奖图片

转眼毕业,7年求学经历,带着二项国家级奖项、一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一项西北地区奖、三项省级奖、三项发明专利、五项实用新型专利、四项外观专利、多项荣誉表彰等丰硕成绩,王晶将自信地迈入人生新的阶段。在王晶看来,勤奋、上进、性格好是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而这些在他的学习经历中也不难找到对应之处。他在研途寄语中谈到,若给在校研究生一点经验之谈的话,他最想说的是“注重实践,实践出真知”。

王晶说,自己大一参赛的那一次的成功,对自己影响深远,“那次实践之后,慢慢有很多人来找我讨论、研究,我也就接触更多,提高更多,这样不断循环,也就不断提高,这算是运气好吧”。

然而,在我们看来,这种运气其实更多是因为自己的实践带来的实力体现,“实干才能把握运气”。

(供稿:研途榜样工作室 高一博 供图:王晶 审稿:宋明强 上传:杨思宇)

关闭窗口